2017書單|安妮的日記

因為在一個月後即將去荷蘭,「安妮之家」是荷蘭的熱門景點,以前多多少少聽過這個故事,安妮一家人為了躲避當時納粹對於猶太人的追殺,躲進爸爸公司中的密室長達兩年,而這兩年中了寫下的日記被奇蹟似的保存下來,我以為會是很恐怖的故事,但它卻意外的平靜、好讀,有恐懼、有美好、還有最真實的感受

安妮的日記大綱

博客來網址:http://w.57lin.com/1EBAJ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在納粹德國入侵荷蘭的陰影下,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獲得了一本布面日記做為十三歲的生日禮物。同年七月,安妮的姊姊瑪歌接到納粹黨衛軍的召集令,法蘭克一家四口於是被迫躲進安妮父親位於阿姆斯特丹公司的閣樓密室裡避難。

從那時起,一直到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他們不幸被捕的兩年間,縱使處境無比艱困,立志成為作家的安妮仍持續寫下日記,以最坦誠、敏銳且充滿深刻自省的早慧心靈,一一捕捉自己在戰火中的心路歷程、與家人之間的衝突掙扎、青春期少女成長的萌動與渴望,以及對於自由、尊嚴和人性價值的終極信念,為她個人短暫卻璀璨的生命做出了最珍貴的見證。

感動和感想

原本是因為想在前往「安妮之家」之前先了解它的故事,在看完以後卻覺得到了安妮之家我可能會哭出來,因為在閱讀日記的時候一切都太真實,安妮鉅細彌遺的描述了在裡面的生活、每一餐、每一個角落、甚至煮飯和上廁所的畫面都形容得非常仔細

首先,安妮的日記不是小說,它沒有高潮迭起,有趣的是可以在文字間感受到時間的流動,以及安妮心靈的成長,她的文字非常好閱讀,會不知不覺的就繼續翻了下一頁,當然我們都知道故事結局,所以看到後半段時其實我很浮躁,因為很想看到最後。而看完之後,我又選擇回頭翻了翻幾頁,有時會因為她的成熟思想嚇到,有時又覺得她就像個小孩子般的可愛,我大概花了三到四天看完這本書,如果有一天你也要去荷蘭,大力推薦一定要看完這本書再去安妮之家!就算沒有要去,這樣的一本經典著作仍在我心中好幾天揮散不去,值得一看!

書中那些我喜歡的片段(雷)

相信我,妳要是被關個一年半,有時候難免會受不了,而感受是沒有辦法置之不理的,無論他們多不公道,多不知感恩,我渴望騎腳踏車、跳舞、吹口哨、看看世界、覺得年輕、知道自己自由自在,那會有什麼結果。我們怎麼活下去?有時我想知道是不是有誰會了解我的意思,是不是有誰能暫時不管我的不知感恩,不問我是不是猶太人,只把我看成一個非常需要一些平時樂趣的少年人。

安妮平常的日記中其實多數在描述八個人在密室裡的生活,彼此的互動,而當安妮有情緒上來時往往選擇壓抑,往日記裡面抒發,這一段就是其中一次情感的宣洩,有時看看突然回想起,她就是個十三歲的孩子,會有各種渴望,讀這段的時候心是痛的,長期被關在密室裡,想要的東西越來越簡單,她渴望一段感情、渴望和平相處的親情(在密室裡她和爸媽常有爭吵)、而這段文字中更深刻的說了:能不能不問我是不是猶太人。

另外最喜歡研究的片段就是安妮在密室中發展的小小戀情,與另一家人的孩子:彼得,十幾歲的安妮在心中有著無限多的情感跟話語,我驚訝的是許多對於「愛」的定義甚至比許多大人都成熟許多,我也相信「愛」不分年齡,因為在乎所以有了情感上的波動,而這些波動也帶動著安妮每一天的生活。

愛一個人是了解他、關心她、分喜分憂。終究來說,這包括肉體的愛,你們已經分享了某種東西,彼此給了某種東西和回報了某種東西,無論你們成婚了沒有,無論有了孩子沒有。失貞並沒有關係,只要你知道你活著一天,就會有個了解你,而且你不必和別人分享的人在身旁

相信安妮寫下這一段,除了對於她在對於彼得的情感抒發以外,也是對於爸媽愛情的反思,也許那個年紀的我們都將愛情過度美化,但都只是想朝完美的愛接近一點,「了解」對安妮來說是愛的根本,漫漫時光的兩年中整個密室中只有彼得稍微了解過她

沒錯,我還有好多事想和他討論,因為只知道摟摟抱抱是沒有意義的。分享思想,需要彼此相當大的信任,但我們也會由此而變得更加堅強

看到這一段時毫不猶豫地貼下了標籤,短短的文字,卻很震撼,甚至反思自己和身邊的人相處,在社群媒體如此氾濫的時候,
我們是否還保有思想,而有了思想是否還願意去分享,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因為什麼才更接近

一間小小的密室,那裡有書籍、有歷史、有談話、有溝通、有感情,會不會其實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現在以及我們,心靈上比起當時密室的人們根本是脆弱不堪,因為我們總是忘記分享,也不那麼輕易地給予出信任

他口水滔滔,說個沒完,我都快忍耐不住了。有一剎那我心想:「這個滿嘴謊話的人,我要給他醜陋的嘴臉一個大巴掌,教他爬不起來。」可是馬上又想:「鎮定一點,他不值得你這麼生氣」

這段值得紀念的是:安妮的憤怒。看著安妮的日記之所以真實,因為倒影了我們心中也會有的喜怒哀樂,只是通常我們都是藏起來或不擅於分享的,對於討厭的人,誰不是在心裡默默咒罵,甚至在心中用暴力來對付他,叫自己不要生氣是壓抑,而安妮將它定義及歸類為「不值得妳這樣做」,便是轉換且緩和自己的憤怒

希望我把這一段記在心中,以後情緒失控時,能讓我想起有個1942年的小女孩,早在13、14歲時就以成熟的用思想轉換情緒,用鎮定來瓦解衝突的場面

在我心目中,我們八個人好像是一塊藍天,四面八方被逐漸逼近的烏雲包圍著。我們站著這塊圓圓的地方目前還是安全的,但烏雲正在圍過來,我們和那一直逼過來的危險之間的圓圈越收越緊。我們周圍都是黑暗和危險,我們急著尋找逃出去的路,結果彼此你擠我撞。

這篇日記的開頭安妮就說了,這天的我處於抑鬱狀態,這本書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密室裡的爭吵,所有的不安、恐懼、害怕都集中在這一間密室裡,因為必須逃離外面的烏雲,能存活的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小,當彼此你擠我撞的時候,他們也不斷傷了彼此,心靈上的。但至少還有個同樣的目標,在烏雲的縫隙中留存的那一點光,那一點戰爭結束的希望

不過說真的,戰爭結束十年以後,外人讀到我們這些猶太人藏起來怎麼過日子、吃些什麼、談些什麼,只會覺得好笑。

上面這些擷取書中的段落,都是我在閱讀時心中感受到波動時,就會拿便條貼上記號,這一段很短很短,但看了心卻很酸,如果可以對話,我想所有看過安妮日記的人,在寫下日記經過73年的現在,都會用最誠懇的聲音説這一切都不可笑

無論是當安妮描述有人疑似要進來密室時的恐懼,或是他們在密室中聽到廣播一個又一個的好消息和壞消息,對未來的無限揣測,都讓我彷彿也在戰爭之中,很可怕,但心中還是抱著一絲希望,只要撐到戰爭結束就好,只要我們活著就好

這也開啟了我想閱讀或看更多有關納粹之餘猶太人的更多相關書籍(如果看這篇文章的你有推薦請告訴我~~),而和上面這段話格外諷刺的是,在書中不斷被大人們嘲笑的日記(同住密室的大人們總是嘲笑安妮寫日記,也有幾次因為安全問題想把日記毀掉),現今成為了世界上最經典的名著之一

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裡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和浪漫情事,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日記更豐富的材料,我在這裡的經驗,是一個有趣人生的一個好開頭

每天我都感覺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覺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覺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的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這是一場多麽迷人有趣的探險!有此種種,我為什麼要絕望?

不同於上面的抑鬱心情,安妮也會寫說對自己的信心喊話,對世界的信心喊話,對於那句「我為什麼要絕望?」看了心中激起無限激動,即使常常寫完正面的日記隔天,又會有一些小事(例如生活上)或一些大事(外界傳來的新聞)瞬間改變她的心情,但當正面思想出現時我總會覺得很珍貴,在那麼紛亂的世界裡,那時誰都不知道在一個小小的角落,在一個女孩的心中,有著比誰都還要堅強的生命力

經過這一場,我們又痛切地記取,我們是身帶銬鍊的猶太人,被銬在一個處所,沒有任何權利,卻有千般義務,我們必須將我們的感覺擺在一邊,我們必須勇敢並且堅強,吃苦受難,不能埋怨,盡力而為,信任上帝

有一天,這可怕的戰爭將會結束,那時候,我們會又是人,而不是只猶太人!

這段也是讓我深刻不已,對於自身是猶太人這件事,安妮在日記中提出了無數次問號,這一段我希望我未來再回來解讀,在我了解更多有關猶太人的故事之後

結語

以上寫了很多很多,都是我希望自己能夠記著這本書的地方,最後期待著去安妮之家,雖然裡面不能拍照,但我會帶著這本日記深刻的每一字感受幾十年前的空間,想起來還是覺得很神奇,讀著73年前的人的親筆日記,到達她曾經寫日記的地方,希望回來以後有更多感觸在這篇文章分享



4 thoughts on “2017書單|安妮的日記”

來聊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