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說完的故事#1|邊旅行邊工作,關於波希米亞的工作方式

這次前往首爾13天,許多朋友聽了都很驚訝:去那麼久幹嘛?首爾待13天很無聊耶!其實這次是進行了「旅行+工作」的方式,不同於之前為了工作而出國拍攝,這是是把自己平時在台北的工作模樣搬到了另外一個城市

出發前也剛好看了本《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雖然並非因為這本書才決定出發,但書裡有許多不錯的方式和點子,不一定適用每一個人,但看完會讓自己相信,未來的生活方式不止一種

延伸閱讀:2018書單推薦|六月書單、初心、內容電力公司、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

這個實驗有幾個要素,需要一個「方便的城市」,有咖啡廳、好的網路、甚至治安好一點也很重要(在咖啡廳使用電腦時,能安心的去廁所),其餘部份像是住宿,自己則不要求太多,盡量多數時間待在外面,而住宿就只是休息的地方

出發的第一天,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將行李搬上三樓hostel,便出門吃午餐,買了很有名的花朵牛排,坐在弘大草原旁,這裡離最熱鬧的弘大餐廳區還有一條馬路,雖然一樣有許多來來往往的人,但愜意了不少,正值夏天卻24度左右的涼爽天氣,許多人都坐在草地上野餐聊天,這是七月的台灣不會出現的景象,我坐在路旁吃午餐看起來也不突兀,很多人和我一樣就這樣坐在路邊發呆

接下來的13天,白天大約每天探訪一家咖啡廳,進行剪輯工作、寫文章,回回訊息和email,首爾的咖啡廳有個共同點,咖啡都非常大杯,幾乎沒有一次喝完,平均價位在4000-5500韓元之間,但每家咖啡廳一定都有插座、以及很快的Wifi

想起在第一年當Freelancer的時候,某天下午開完會,找了家星巴克進去用電腦,那是第一次心裡有點激動,可以以這樣自由的方式工作,似乎是實現了心底某部分的願望,後來漸漸變成常態,每天到台北就是到幾間喜歡的咖啡廳,曾經有試過共同工作空間,但似乎還是更喜歡咖啡廳的愜意,場地費兼一杯飲料也讓人感覺划算多

只是當「常態」久了之後還是想要有所改變,也因此才促成了這次首爾的複合式旅行

先說說結論,在這大約兩星期的旅行中,實行的工作量和報酬,大約和整趟旅程的花費是打平的,似乎是達到了這次實驗的第一步成功,當然在打平的狀況下,這樣的出遊並不能時常進行

這次還是在前往一個熱鬧又近的城市的前提,無論是機票、住宿、工作使用網路的時間成本都壓到最低,將來想複製這樣的模式仍舊不簡單,像是之前到了澳洲幾乎沒辦法工作,澳洲沒有吃到飽網路,連飯店網路都是計費,那樣的成本下並不適合我這種依賴大量網路的工作環境

再來說說過程,並不是每天都快樂的,有時甚至回突然回神才發現原來自己在國外,和在台北差不多的模式,起床、化妝、出門、咖啡廳、開始工作、吃飯等等,就開始斥責自己這並不是我進行實驗的本意

到了後面的一個星期,開始在過程中安排更多道地體驗、和當地的人聊天、參加當地Tour、體驗原本不敢吃的生章魚、到漢江欣賞街頭表演,這些過程中認識一些各地的朋友,印象最深的是和語言不通的韓國人,用比手畫腳加上LINE的翻譯小幫手聊了三小時,很有趣,留下這些後心裡才慢慢滿了起來

也才更定義自己的旅行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永遠是人,如果秉持著原本在台北工作方式,那其實在哪裡、吃什麼並沒有太大差別了

「我很幸運,我們生在這樣的年代」

這是那本日本人撰寫的《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中他所下的結論,我也感到很幸運,可以生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也才有了這樣的工作方式

這是我第一次的波希米亞工作方式實驗,回來之後我還是無法真心說出得到了什麼,結束後也忘了在首爾的當下完成哪些影片、哪些文章,但很感謝自己給自己出發的機會

到了國外並沒有像書中講的那樣生產力大增、Idea雨後春筍冒出、但完成旅行後心裏滿滿的,好與不好的經驗都記在心裡了,在不吃土的前提…還想著計劃下一次這樣的旅行啊!

我們是藉著「賦予過去的經驗什麼意義」來決定自己的一生  – 《被討厭的勇氣》